12月19日中建澳門本地青年員工崔靜寧接受《人民日報》採訪,並刊登在《人民日報》澳門回歸25週年特刊中的《我與祖國共奮進》欄目上,她在採訪中表示:“中建澳門的業務不只是蓋房子,更是在做‘民心工程’。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長者公寓等,都為澳門的民生需求提供了硬件支持,我也想為澳門的‘民心工程’出份力。”
中國建築工程(澳門)有限公司員工崔靜寧
為澳門“民心工程”出份力
崔靜寧出生在 1999年,這一年的12月,澳門回到祖國懷抱,這一年出生的澳門孩子常被稱為“回️歸寶寶”。轉眼間,澳門迴歸祖國已經 25 週年,崔靜寧也從一個呱呱墜地的小娃娃長成了大姑娘。
因為父母在廣州做生意,崔靜寧從小就經常往來於廣州與澳門,比其他同學更瞭解祖國內地的發展變化。“報考大學時,我特意選擇了北京的高校,希望能更深入地走進內地,飽覽祖國大好河山。”
崔靜寧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就讀本科和碩士研究生。“我一直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還有澳門和內地省份的交流合作。”在內地學習生活的經歷,讓崔靜寧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待澳門發展。2018年,港澳台居民居住證開始申領,崔靜寧和其他澳門同學在內地的生活更加便利“無論是乘車、住宿還是網購都更方便了,我體會到國家對我們的關懷。”
碩士研究生畢業前,崔靜寧來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實習,更加了解關於橫琴的政策規劃、項目建設等。她發現,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越建越好,大灣區各城市間的互聯互通也越來越緊密,“以前,我的同學、朋友一年到頭不怎麼去大灣區內地城市,現在他們幾乎每週都會往珠海、廣外跑,也早已習慣內地常見的點外賣、團購、上網淘東西、使用移動支付等。有不少人甚至已經在橫琴置業、工作,亨受琴澳一體化的便利。”
如今,崔靜寧在中國建築工程(澳門)有限公司工作。在她看來,所在公司的業務不只是蓋房子,更是在做“民心工程”。“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長者公寓等,都為澳門的民生需求提供了硬件支持,我也想為澳門的‘民心工程’出份力。”崔靜寧説。
説起身邊的變化,崔靜寧舉了一個小例子,“25年來,我家一直住在澳門官也街附近。這裏過去蕭條冷清如今卻成了熱門景點,是美食彙集藝術元素豐富的網紅打卡地。我想這就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一個體現,也是澳門經濟繁榮、百姓生活富足的一個縮影。
今年新中國成立75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12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澳門。中建澳門本地青年員工崔靜寧有幸到机场参与迎接活动。
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週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習近平主席寄語澳門青年:“青年是澳門的希望和未來,是建設澳門、建設國家的有生力量。”
40多年來,中建澳門根植澳門,致力於培養本地青年人才,積極協助澳門青年規劃職業生涯,推動本地青年員工觀看愛國電影,參與國家安全教育展,組織各項義工活動服務社會等,培養本地青年愛國愛澳的精神。未來,中建澳門也將繼續不忘初心,服務澳門社會,激發青年奮進活力。
責編:崔靜寧
校對:楊磊 張松
審核:沈程
歡迎轉載並請註明來源!
媒體來源:人民日報 柴逸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