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新街坊:建築科技強賦能 托起琴澳宜居夢


發佈日期:2024-06-21
  • 分享至:

1718959443355960.png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作為粵澳兩地合作打造的首個大型綜合民生專案,澳門新街坊花園項目(下稱“澳門新街坊”)按高標準建設,整個項目提供可出售的住宅單位逾4000個,以及約200套人才房,並配套學校、衛生站、長者服務中心及家庭綜合服務中心。


1718959516723396.png

 澳門新街坊航拍


優質的項目少不了科技力量的加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佈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澳門新街坊”就是將建築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建築行業的典範。


“澳門新街坊”動工興建的2021年,正值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間,諸多行業發展進程被打亂甚或陷入停滯。大量應用的新技術、新材料,不僅幫助“澳門新街坊”建設克服重重困難,有力保證工期,而且基於其具備高效、環保和質量可控、代表技術發展新方向等優點,更提升了“澳門新街坊”的建築品質。裝配式建築、BIM建築資訊模型技術、無人機技術、C-SMART智慧工地系統等一系列創新應用,讓澳門新街坊開闢了一個建築科技應用示範新場景。


1718959689556545.png

建設中的澳門新街坊


【18萬個預製件 開闢高品質“搭積木”新場景】


舉目已是千山綠,宜趁東風揚帆起。在奮鬥于美好新時代,奮進在壯闊新征程的道路上,必須堅持科技成果服務人民、把科技創新作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撐。


環顧“澳門新街坊”項目現場,一項項科技創新成果,讓人目不暇接。這些成果切實服務民生需求,有力支撐了民生改善,持續為人民的美好生活“添磚加瓦”。


100年前,知名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提出了“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的設想,而如今,“澳門新街坊”項目應用到的“裝配式建築”,成功把這一設想實現了。


1718959819564085.png

裝配式建築施工圖


與傳統建築模式相比,裝配式建築是預先在工廠生產主要的建築部件如牆面、樓板、樓梯、陽臺等,再運輸到工地現場進行吊裝拼裝的施工方式。


得益於此,“澳門新街坊”項目中很少能見到一般建築項目中常用的外腳手架等裝置,據項目投資方澳門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都更公司)介紹,住宅單位有三部分採取環保預制件方式興建,包括8000多個預制凸窗、1000多個預制樓梯、17.5萬件蒸壓輕質加氣混凝土(ALC)間牆等,能有效提高工程品質及生產效率。


中國建築工程(澳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澳門)是澳門企業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的先行者,早在2019年,率先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取得首張澳門建築企業資質備案證書,此次負責承建“澳門新街坊”第二、三標段,包含13棟住宅樓、1層地下室、小學及幼稚園等配套設施,承建內容包含基礎、主體結構、精裝修、機電安裝及園林綠化等工程,是這一項目的主要承建方之一。


該公司副總經理呂育敏表示,經過測算,以澳門新街坊項目標段二為例,如果項目在沒有採用裝配式建造的情況下,這些構件就需要在現場進行制作,進而會產生較多的建築垃圾,如混凝土廢料、範本廢料、鋼筋廢料等,預計會產生約8000噸建築垃圾,而在採用預制件後,大約可減少4400噸建築垃圾。這也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生態環保理念最生動的實踐。


采访中国建筑工程(澳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育敏视频


澳門都更公司資料顯示,在整個項目中,共減少批蕩層(抹灰)的水泥砂漿材料逾2萬噸,節省木模板4000噸,相應用水量節減約30%,同時,因為預制件整個製作過程集中在工廠進行,直接運輸至現場安裝,大量減少現場傳統施工工序,不僅降低運輸能源消耗,也減少施工現場噪音和灰塵。


據統計,共有超18萬個預制件經品質驗收合格後,先後被運送到“澳門新街坊”建設現場。呂育敏認為,預制件的施工方式也有利於項目整體品質的控制,每個構件從生產到成品質量檢查,從出廠運輸再到工地安裝作業,都會經過嚴格的監控,三類預制件對於建築的影響各不相同,“凸窗和樓梯主要優勢體現在對成品質量的顯著提升,有效減少了因質量問題導致的後期返工時間,從而間接優化了施工效率”。


1718962111172396.png

運輸及樓梯和凸窗裝配式吊裝


而裝配式隔牆板(ALC)與傳統的磚砌工藝相比,避免了頂磚、構造柱等繁瑣步驟,縮短工期效果最為顯著,“以‘澳門新街坊’項目標段二為例,如果在沒有採用預制構件的情況下,13棟塔樓從首個標準層施工,至13棟塔樓所有結構及內牆施工完成,大概需11.5個月。但項目採用了預制凸窗、樓梯及隔牆板,實際上項目僅用了9.7個月便完成了所有工作,節約了1.8個月工期”。


保質保量卻更快地完工,意味著居民離夢寐以求的新家更近一步,為澳門居民在今年農曆新年前入住“澳門新街訪”,實現在新家過新年的願望打下了堅實基礎!


1718962183374503.png

“澳門新街坊”住戶收樓現場圖。


【“鷹眼”+“外腦” 呈現全息透明可控新體驗】


如果說裝配式建築像“搭積木”一樣建房子,是在建設環節中體現出的“省心”,那麼無人機、BIM建築資訊模型技術、自主研發的C-SMART智慧工地系統則如同銳利的“鷹眼”和充滿智慧的“外腦”,讓項目建設全流程全息透明可視可控。


呂育敏認為,建築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的建造方式在資源、環境、人力等方面逐漸暴露出局限性,難以滿足新時代對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因此必須借助科技創新的力量,對傳統建造方式進行徹底的革新與轉變,而上述技術就是這一思路下的產物。


據她介紹,“澳門新街坊”項目不僅在建設前期通過無人機和BIM技術對施工工序進行優化,而且在工程現場管理方面更加重視新興技術的應用,使用C-SMART智慧工地管理系統,保障人、機、物料、環境、進度、安全、質量等多方面的數字化管理,以信息化手段創新賦能、提速增效,提升項目管理精細化管控能力。


作為一個占地面積約19萬㎡,總建築面積62萬㎡,樓高19至26層的項目,“澳門新街坊”體量大,面積廣,在施工前,如果採用傳統的測量和數據採集技術,勢必費時費力,施工中,如果使用一般的監控設備,又會因其固定角度的拍攝方式很可能存在視野盲區,導致現場巡檢人員的工作效率不高。


為此,中建澳門配備了兩台無人機設備,在開展工程測量時使用無人機傾斜攝影技術對場地真實數據的採集,以提升工作效率,在建設中利用無人機的空中巡檢視角,有效地彌補了監控盲區,提高了巡檢效率又保證了施工安全。同時還每天利用無人機拍攝720°雲全景照片,不僅為工程管理團隊提供了即時的施工進展情況說明,也為整個“澳門新街坊”的建設過程保留了完整影像資料,為未來的項目回顧和評價提供了珍貴的數據支持。


1718962507402467.png

無人機應用于工地建設


在無人機的拍攝數據的基礎上,中建澳門還引入了BIM技術,在施工前進行三維模擬,生成高度集成的協調模型數據,克服了傳統的圖紙審查和技術方案討論受限於二維平面的表達,難以全面呈現建築項目的複雜性和細節等不足。


1718962575323993.png

BIM(建築資訊模型)技術效果圖


盡小者大,慎微者著。BIM技術的加持,讓中建澳門得以完成更高的質量標準。以機電管線綜合為例,傳統方法往往需要機電部門將不同專業的CAD圖紙疊加在一起,不僅費時費力,還難以發現潛在的空間衝突和碰撞問題。


而利用BIM技術,暖通、給排水、消防、電氣和建築智慧化等各專業可以分別構建獨立的三維模型。這些模型不僅包含了豐富的設計信息,還可以進行即時的碰撞檢測和自動優化。通過BIM平台,各專業團隊可以協同工作,對管線佈局進行精確調整和優化,有效提高了設計效率和施工品質。


同時,C-Smart智慧工地系統通過集成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VR、AR和無人機等先進技術與BIM的深度融合,徹底改變了傳統工地管理依賴經驗和直覺的決策模式。該系統實現了項目管理的可視化、數位字化和智慧化,為項目管理提供了科學決策支持。


1718962744953709.png

C-SMART智慧工地系統圖片


【融合再加速 成為澳門建築人才大展身手新天地】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各類建築科技落地“澳門新街訪”的背後,離不開一支專業且敬業的人才團隊,也是橫琴住建領域積極創新機制引入澳資企業、澳門專業人士與內地同行攜手開發建設的縮影。


據呂育敏介紹,公司在項目建設初期,便組建了一支敢打仗、能打仗、打勝仗的精英團隊,並實施了“百人過江”計畫。早在2021年12月1日,首批8名澳門人駐場項目全程參與建設,項目高峰期管理人員共計97人。


1718962880820662.png

在“澳門新街坊”施工現場忙碌的澳門工作人員


澳門工程師學會副部長、中建澳門公司副工程經理李冠杰就是這“百人過江”計畫中的一員。自他進入“澳門新街坊”項目以來,兢兢業業,堅守崗位,以頑強的意志和必勝的決心,守土有責,傾心項目搞建設,帶領團隊始終紮根一線,艱苦奮鬥,從品質管理,安全管理,進度管理等方面下狠功夫、啃硬骨頭。


以一類桩桩身為例,其完整性檢測合格率近95%,無出現三類或四類桩,遠高於珠海市建設工程結構質量評定申報評優要求中“一類桩合格率需達到80%以上,且不能出現三類或四類桩”的標準,也高於行業85%至90%的標準,並於2023年12月獲得廣東省建設工程優質結構獎,目前正在申報廣東省建設工程優質獎,計畫2025年申報魯班獎。


在李冠杰和同事的不懈努力下,中建澳門承建的兩個標段均於2023年8月順利完成竣工驗收,滿足業主售樓節點,最終實現完美交付。


據統計,截至今年5月,中建澳門“澳門新街坊”項目榮獲獎項共計44項,科技方面榮獲BIM類獎項16項、技術專利8項,質量安全方面榮獲“全國AAA安全文明標準化示範工地”“全國安全青年示範崗”等國家級榮譽獎項。


1718963045152453.png

1718963065887062.png


李冠杰等行業人才得以順利參與“澳門新街坊”項目的建設,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以下簡稱合作區城規建局)積極推動密不可分。


據該局住房保障處處長鄭慧仙介紹,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實施後,橫琴住建領域積極創新機制放開市場,引入澳資企業、澳門專業人士與內地同行攜手開發建設,積極應用珠海經濟特區立法權,早在2019年澳門回歸20周年之際,以“小切口”立法方式成功建立了港澳建築及相關工程諮詢企業和專業人士認可備案機制,依託這一機制,只要澳門建築企業和專業人士在合作區城規建局完成備案程式,就可以在橫琴地區直接執業提供專業服務,這一創新舉措也被複制推廣到大灣區地市。


過去約3年在橫琴的項目經驗讓李冠杰等澳門專家更加了解廣東的建築流程規範,探索出粵澳建築工程融合發展的路徑,這一經驗也有望被帶到大灣區其他城市項目建設中。


多年的建設,讓橫琴從一個籍籍無名的邊陲海島蝶變為一個舉世皆知的開發熱島,在合作區生活就業居住的澳門居民越來越多。在這一背景下,橫琴住建人踔厲奮發勇擔當,真抓實幹強落實,以“澳門新街坊”等為代表的民生工程為抓手,為琴澳居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堅實土壤,為加速琴澳融合,奏響琴澳和鳴的佳音,交出一份屬於住建領域工作者的答卷!


来源: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珠海市城市建設檔案館



 
瀏覽次數:463

回最頂